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80篇
  免费   6429篇
  国内免费   7564篇
测绘学   1717篇
大气科学   7175篇
地球物理   8098篇
地质学   16071篇
海洋学   3926篇
天文学   1553篇
综合类   3638篇
自然地理   3795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461篇
  2022年   1279篇
  2021年   1479篇
  2020年   1327篇
  2019年   1376篇
  2018年   1755篇
  2017年   1610篇
  2016年   1847篇
  2015年   1444篇
  2014年   1966篇
  2013年   1814篇
  2012年   1721篇
  2011年   1773篇
  2010年   1905篇
  2009年   1933篇
  2008年   1658篇
  2007年   1626篇
  2006年   1378篇
  2005年   1243篇
  2004年   963篇
  2003年   958篇
  2002年   926篇
  2001年   926篇
  2000年   1120篇
  1999年   1571篇
  1998年   1293篇
  1997年   1377篇
  1996年   1163篇
  1995年   1065篇
  1994年   968篇
  1993年   838篇
  1992年   675篇
  1991年   485篇
  1990年   331篇
  1989年   356篇
  1988年   310篇
  1987年   211篇
  1986年   179篇
  1985年   127篇
  1984年   106篇
  1983年   81篇
  1982年   84篇
  1981年   58篇
  1980年   47篇
  1979年   33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9篇
  1958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91.
通过Ontong-Java海台KX97322-4孔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表层种Globigerinoides ruber的Mg/Ca海表温度(SST)并结合其δ18O得到过去约200ka B.P.以来当地水文(盐度和降雨)指标,结果表明从MIS 6期以来,热带太平洋暖池区温度变化存在明显的冰期-间冰期波动,降温幅度超过3℃.通过与赤道东太平洋对比表明热带太平洋在过去冰消期和冰期中的升温阶段呈现出类El Ni(n)o的状态,向两极输送水汽和热量.在冰消期,热带太平洋纬向温度梯度降低,全球升温,全球冰量下降.在冰期中升温阶段(MIS 6)热带太平洋纬向温度梯度降低时全球冰量却持续增加,可能此时输送热量不足以使两极冰川融化,带来的水汽又促进了两极冰川的形成.通过与中国石笋记录和热带降雨记录对比,表明热带太平洋纬向温度梯度的变化与热带辐合带(ITCZ)的移动密切相关,并且影响到东亚夏季风的降雨状况,热带太平洋类ENSO过程可能对ITCZ的变化存在内部系统调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底栖有孔虫碳同位素负偏移是地质记录中天然气水合物释放的重要证据之一.对南海北部西沙海槽和东沙陆坡等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区XH-27PC和DS-4PC柱状样分别进行顶空气甲烷含量分析、有机碳含量分析、粒度分析和有孔虫氧碳同位素分析.结合碳酸盐含量及AMS 14C测年,揭示研究区末次冰期以来底栖有孔虫的稳定同位素特征.结果显示:西沙海槽BSR区沉积物中甲烷含量较低;底栖有孔虫碳同位素负偏不明显,与顶空气甲烷含量呈弱正相关(R=0.32),与有机碳含量有强负相关(R=-0.82),说明低通量甲烷不足以引起底栖有孔虫碳同位素显著偏移,在无甲烷或甲烷轻微渗漏的环境中有机碳的厌氧氧化是影响底栖有孔虫碳同位素组成的主要因素.东沙陆坡BSR区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甲烷气体;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记录在末次冰期异常偏重,可能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释放有关;同时可识别出多期碳同位素快速负偏事件,其成因很可能是末次冰期海平面下降导致海底沉积物的温度、压力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水合物甲烷失稳分解,底栖有孔虫吸收富12C的甲烷源碳致使壳体碳同位素负偏移.  相似文献   
993.
描述了2005年和2010年采自青海柴达木盆地中部地区大红沟背斜和东陵丘背斜的河狸科化石,其中大红沟的材料包括1件下颌、l件门齿和6枚零散颊齿,被归人中国北方中中新世常见的通古尔单沟河狸(Monosaulax tungurensis);其牙齿尺寸较小,门齿的釉质层圆凸,表面光滑;颊齿齿冠低,前臼齿大于臼齿;颊齿的(下)次沟向下延伸几乎到达牙齿基部,所有褶沟均填充白垩质;P4的前沟明显深于中沟和后沟;无次生的小坑发育.东陵丘的材料仅有1枚上臼齿,尺寸较大,冠面仅具4条褶(沟),褶沟有厚实的白垩质填充,次沟向下延伸近至齿根,唇侧沟深浅不一,被归入上新世早期的安氏河狸(Castor anderssoni).河狸科多营半水栖生活,生活于林地的湖或河流边,具有非常强的环境指示意义.柴达木盆地内新近纪河狸科化石的发现,进一步证明在中中新世和上新世早期,盆地的中部地区仍存在较大的水体和较多的林木.  相似文献   
994.
广西南宁盆地渐新世孢粉植物群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系统研究南宁盆地琅东高坡邕宁组下含煤段的孢粉,建立1个孢粉组合和3个亚组合.孢粉组合以木本被子植物蕈树科、壳斗科、榆科、胡桃科、杨柳科和木犀科为主,同时见有槭树科、桦木科、芸香科、漆树科、椴树科、冬青科、大戟科、山龙眼科、楝科、珙桐科、忍冬科、山矾科和桑寄生科等成分;草本被子植物花粉少量见到,含莎草科、毛茛科、唇形科、禾本科、菊科、百合科、蓼科、黑三棱科和睡莲科;裸子植物花粉主要为杉科和松科,少量见到罗汉松科;蕨类植物孢子包括凤尾蕨科、水龙骨科、紫萁科、石松科、水藓科和海金沙科.此外,还见有部分藻类分布,含疑源类的皱面球藻属、瘤面球藻属和光面球藻属,亲缘关系不明的环纹藻属以及绿藻门水网藻科的盘星藻属.组合中,裸子植物花粉尤其松科的含量自下而上逐渐减少,藻类主要分布在剖面的中部,蕨类植物孢子更多地见于剖面的上部;因此进而分出3个亚组合.孢粉植物群反映沉积时期的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类型为亚热带湿生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结果表明当时的植物生境稳定、气候温暖,湖泊和湿地逐步发育,在后期形成沼泽环境;孢粉组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气候在始新世末期急剧变冷后,在渐新世早中期的逐渐回暖过程.  相似文献   
995.
脱粒是谷物加工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选择新疆吐鲁番胜金店墓地M9墓葬出土大量保存完好的小麦遗存进行原始脱粒方式分析,并尝试结合现代小麦原始脱粒方式模拟实验,将现代模拟实验结果与古代材料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初步探讨新疆吐鲁番地区先民的小麦脱粒方式.本文首先对胜金店墓地M9墓葬出土的小麦遗存进行初步分类,将不同的小麦脱粒产品与副产品(麦秆、花序轴、小穗轴等)进行分析和统计;其次设计并完成现代小麦脱粒模拟实验,包括手搓、徒手摔打、木棍击打等3种相对原始的小麦脱粒方式,统计不同脱粒方式所产生的小麦加工产品与副产品的组合比例;将现代模拟实验所得结果与M9墓葬出土小麦遗存进行进一步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距今约2000多年前,新疆吐鲁番胜金店先民可能使用木棍击打方式对小麦进行脱粒.  相似文献   
996.
炎热干旱的澳大利亚中部是现代正在形成红色地表的区域.围绕中部Alice Spring地区采集了一系列红色地表样品.这些红色样品按照岩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砂土、沙丘砂和岩石.通过对这些样品详细的磁学测量,发现这三类样品存在明显磁学特征差异,红色砂土和沙丘砂样品磁化率较岩石样品高出许多(砂土和沙丘砂磁化率均值为93.82× 10-8m3/kg),红色岩石样品磁化率值最低(均值为23.2×10-8m3/kg);三者主要磁性矿物也不尽相同;磁颗粒均以超顺磁(SP)颗粒为主,而单畴(SD)颗粒含量少.研究区百分比频率磁化率xfd%均值为8.28%,较黄土高原西部表土(兰州为3.5%)高出许多.该区现代年降水量约300mm,比兰州(约330mm)还低,成土导致百分比频率磁化率增高却比兰州明显高出几倍.这可能反映了黄土高原表土频率磁化率增高与降水量密切相关;而在澳洲中部可能与持续高温成土条件和作用的时间存在更密切的关系.澳洲中部不论岩石还是表土均以红色为主.磁学实验表明,砂土和沙丘砂样品均以磁铁矿为主,三类样品普遍含一定量磁赤铁矿和赤铁矿的贡献,与地表红色外貌相符.说明澳洲红色地表过程很可能是黑色磁铁矿颗粒表面被长期氧化条件下形成的红色磁赤铁矿/赤铁矿所包裹的现象,使得澳洲中部广大地区岩石露头和地表沉积物,普遍形成一层红色染色层.  相似文献   
997.
渤海湾西岸全新世海面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讨论海面标志点基本定义的基础上,从渤海湾西岸534个原始数据中获得了136个指示高水位、潮间带或低水位的海面变化标志点,并重建了它们的相对海平面时空分布,进而获得了渤海湾西岸全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带.约10cal.ka B.P.时,相对海平面变化带达到-25m,以约6m/1000a(即约6mm/a)的平均速率上升,在6cal.ka B.P.前后达到现代海面的高度;6cal.ka B.P.至今,变化带的高度介于+1m~-2m之间,未发现中全新世相对高海面.再搬运海相贝类和陆相泥炭类样品的14C年龄,分别存在约600年和660年的驻留时间.经过驻留时间校正的新海面变化年代学序列,将渤海湾相对海平面达到现代高度的时间点确定为约6cal.ka B.P.,从而与全球海面变化的对比更为准确.渤海湾盆地的长期稳定下沉和沉积自重压实的共同作用,可能抵消了冰川均衡调整(GIA)引起的中全新世数米高的相对高海面.  相似文献   
998.
白云石化作用及白云岩储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云石化作用和白云岩储层一直都是碳酸盐岩研究中的重要领域。近年来,随着实验分析技术的进步以及油气勘探的深入,对白云岩的研究也取得了诸多进展:1数值模拟技术逐步应用到白云岩研究中,实现了白云石化模式研究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变;2对微生物白云石化的研究不断加强,识别出了微生物相关白云石的特殊显微形貌特征并对其生物矿化机制进行了分析;3对已有白云石化模式的重新审视:包括对混合水白云石化的修正、对回流白云石化的扩展以及对构造—热液白云石化模式的丰富;4在白云石化与孔隙相关关系的研究中,突破了白云石化增孔的传统认识,逐步强调白云石化在孔隙保存方面的作用;5注重研究白云岩结构、成岩环境、原始相带以及白云岩形成之后的溶蚀改造等因素对白云岩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3个方面内容,一是对白云岩结构演化规律的定量研究,二是在成岩流体示踪方面要加强对新技术手段(如二元同位素、Mg同位素)的使用,同时注意借鉴成矿流体研究中的成熟技术和方法,三是要加强对深部白云岩储层形成和保存机制的探索。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地球系统模式中普遍存在的耦合器CPL6(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第六代通量耦合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模式在高分辨率上的发展,新一代耦合器CPL7并行度的可扩展性更高,能够适应更高分辨率的构型。以CPL7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第二代格点大气环流模式(the Version 2 Grid-point Atmospheric Model of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的耦合为例,概述了其耦合原理,为CPL7与中国其他模式的耦合提供相关的经验。结合国内外模式的发展方向,CPL7耦合器在中国未来几年的地球系统模式的耦合改进中将占有很大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000.
威德尔海的重磁场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威德尔海是南极洲最大的边缘海。通过搜集威德尔海的重磁资料、历史文献以及总结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介绍了威德尔海的重磁场基本特征以及指示的构造意义。威德尔海最显著的重力特征是在威德尔海的中北部分布着以鲱骨式结构展布的一系列NW-SE向重力异常,其上可见一系列弧形、上凹的以E-W为主要方向的磁力异常。沿南极半岛陆架边缘的重力高一直可延伸到南侧海域,高值区与陆架平行,但是在磁异常上反映不明显。威德尔海原始海盆的形成约在150 Ma,并伴随南北向张裂,随后在140 Ma发生东西向扩张,到约120 Ma异常形成现代南极洲、非洲和南美洲板块的分布格局,鲱骨式结构异常脊也形成于该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